重庆法院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不打折扣
对标督查直面问题“自揭家丑”
“你们法院的执行指挥中心建设尚未达标,如何整改?”在近日召开的重庆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对标督查交流会上,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明耀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对标督查交流会召开之前,重庆法院组成10个检查组,全面检查首批21家“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法院执行工作。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重庆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33.8万余件,执行结案26.7万余件,执行到位标的总金额587.22亿元。
直面问题晒不足
何为对标督查?乍听起来有些陌生,记者在交流会上找到解释。
对标督查是指各中、基层法院严格对照“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开展自省自查,重庆高院对照该体系进行督查。
据了解,检查组在工作中突出体现“全面”二字,逐一检查受检法院全部执行工作所含的25项内容,从每个受检法院随机抽取110件案件卷宗,对照“指标体系”开展测评。检查组设计测试题,集中测试执行工作负责人和干警,随机抽取,回访案件当事人,听取当地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让检查得到落实。
为了尽快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重庆高院特召开此次对标督查交流会。
“你院执行局有18名正式干警,办理执行案件1.5万余件,面对人少案多矛盾,如何调配资源提升干警积极性?”
“今年以来,你院办理的3416件执行案件中,采取拘留措施46人次,尚未有一起移送追究拒执罪案件。下一步,如何突出执行强制性、强化强制措施运用?”
对标督查交流会上,重庆高院党组成员对10家法院执行工作逐一点评并提问,指出短板所在。10家法院院长现场回答,给出具体整改方案。
特邀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律师协会会长韩德云说:“重庆法院直面问题、自晒不足、认真整改的做法,值得肯定和鼓励。”
“科技+惩戒”提质效
江北区人民法院近日办理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执行案时,利用“总对总”查控系统发现,被执行人支付宝账户中有近两万元余额。承办人立即与支付宝公司联系,将法律文书送达该公司。两天后,支付宝公司对被执行人账户余额予以扣划并冻结账户。此后,被执行人主动与法院联系,很快与申请执行人协商解决了此案。
据统计,重庆法院充分发挥科技力量,运用“总对总”“点对点”查控系统,查控被执行人财产近49亿元。
将公安部门“临控”系统纳入执行工作,是重庆法院科技运用的重要措施。北碚区人民法院立案执行的一起案件中,被执行人文某已在外躲避半年。文某入住某宾馆后,执行法官立刻收到信息通知,将其控制住。
据介绍,从2016年7月至9月的攻坚“第一战”起,重庆法院已开展多次执行攻坚专项行动。今年1月7日,重庆法院开展“千名法官全市联动”重大执行行动,行动中累计启动40个专项执行行动,组织1115名干警参加执行。
为强化执行工作权威性,2016年以来,重庆各级法院共搜查15692次、拘留5342人、限制高消费35243人次、限制出入境3995人次。
合川区人民法院立案执行的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中,某塑胶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刘某的账户均被法院冻结。刘某指示第三方公司将租赁费用转入其儿子名下,使法院无法执行涉案款项。合川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塑胶公司罚金10万元,判处刘某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
据统计,目前已有4.6万余名失信被执行人迫于压力主动履行义务,2016年以来,重庆法院共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358人。
配套措施促推进
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办理的一起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某公司无银行存款,房屋、车辆均被查封或抵押,看似属于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执行局法官陈昆发现,该案诉前已被民事财产保全中心保全,冻结了该公司对第三人的应收货款,最终该公司所涉多个案件得以全部执结完毕。
记者了解到,集中办理财产保全是重庆法院又一重要举措。截至目前,重庆法院民事财产保全中心集中办理诉前、诉中、诉讼后执行前、仲裁保全案件2.99余万件,办结2.8万件,结案率93.72%,保全金额746.48亿元。
与此同时,重庆法院逐步建立起执行转破产机制,使大量资不抵债、符合破产条件的“僵尸企业”通过破产清算退出执行程序。
近日,南岸区人民法院将一套评估价格为63万元的房屋拍卖信息发布至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截至开拍前,共吸引3.8万人次点击查看,29人缴纳保证金参与竞拍。经过45轮竞价,这套房屋以77.1万元的价格成交,溢价率达74.83%。
“基本解决执行难”要求有财产执行的案件必须处置兑现,符合处置条件的,必须在15日内启动评估拍卖程序。据了解,在关于司法拍卖四个规范性文件的推动下,重庆45家法院全面推开网络司法拍卖工作。截至目前,重庆法院已成功推出拍卖财产4607宗,成交994宗,成交额19.4亿元,溢价率12.35%。(吴晓锋 战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