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肃北政法网!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工匠精神锻造刑事审判“娄底样本”

时间:  2017/6/5 10:09:29  
娄底法院努力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精品铁案
 
工匠精神锻造刑事审判“娄底样本”
 
5月31日,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传来喜讯,湖南省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此前,该庭已先后两次获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先进集体、一次获“全国法院先进单位”荣誉;多次成功审结人数众多的大型涉黑涉恶案件,全国各地法院纷纷前来学习取经……
 
娄底中院刑事审判工作何以连获殊荣?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在娄底采访时发现,该院始终坚持和传承工匠精神,在刑事审判的每一个环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把事实关、证据关、适用法律关,努力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精品铁案,锻造了刑事审判的“娄底样本”。
 
岁月传承树理念
 
娄底市中院专职审判委员程海辉告诉记者,娄底中院刑事审判的精彩故事得从十多年前说起。
 
2002年,现任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时年36岁的副庭长成灿在院里竞争上岗的改革大潮中成功竞选为刑一庭庭长。从任职第一天起,他就告诫自己和全庭所有法官:刑事审判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审判大权,
 
每一个案件都事关人们的生命与财产、自由与尊严,必须以严谨细致、耐心专注、专业敬业之心来对待案件的每一个细节和疑点,要努力把自己审理的每一个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经得起法律、经得起党和人民检验的精品。为此,他苦口婆心向法官们灌输精品理念,言传身教制定管理制度,潜移默化塑造法官队伍。
 
采访中,娄底中院的刑事法官们只要一提起成灿,都会对其一直倡导和坚持的三个做法如数家珍:
 
一是把案件审理报告当论文来写。成灿要求每一个承办人在制作案件审理报告时,要把所有必须说明和论证的法律问题,按照制作要求和逻辑顺序,淋漓尽致地予以论证说明。
 
二是把对案件的合议研究当法学讲座来做。从当庭长那天起,对于所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成灿要么亲自担任审判长审案,要么亲自主持合议庭研究。他要求每个人发言的内容,都要既包括案件的事实、证据和定罪量刑等纯法律问题,还必须要指出承办人审理报告制作撰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作为庭长,成灿再结合大家的发言作最后综合点评。
 
三是师徒结对传帮带。成灿在庭里立了一个规矩,凡有新分到该庭工作的法官,无论学历多高,工作经历多么丰富,都必须与一名庭长或副庭长等主要业务骨干结为师徒,由师傅在工作中传授职业理念和审判技巧,培养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3年的坚持,全庭法官对于这种严苛要求,从排斥到接受,从不习惯到适应,最终使得该庭的案件质量稳居全省法院前茅。
 
2005年,成灿升任为娄底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分管刑事审判工作,他又将刑一庭矢志不渝抓案件质量、办经典案例、出经典作品的严格作风推广至全院刑事审判领域。一眨眼十多年过去了,娄底中院的刑事法官换了一茬又一茬,庭长换了一个又一个,但该院刑事审判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传承。现在娄底中院刑事审判早已成为全省法院案件质量的标杆,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
 
鸿篇巨制立品牌
 
工匠精神倡导的是精品意识,追求的是精益求精。如果说制造业工人打造的是工业产品,那么人民法官打造的则是司法产品。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娄底中院刑事审判的司法精品可谓硕果累累:
 
以谭和平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案起诉到娄底中院时,作为娄底打黑第一案,58名被告人、26项被指控罪名、250多起犯罪事实、290余宗案卷,这对于当时的刑一庭所有法官来说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审判力量不足、审判经验缺乏、审判场地无处提供,可谓困难重重。
 
刑一庭的同志们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一同出点子、谋对策,对审判事项,从审判场地选址改造、庭审押解安保到案件罪名审查等,逐一制定工作方案,逐项逐人落实工作职责;对罪名适用,从立法意图、构成犯罪条件到罪责相适应等诸多方面逐一进行解读研究,反复琢磨并向专家学者请教。最终,这一大案硬是被这班勇于探索、不畏艰辛的法官们成功审结。湖南高院二审对全案予以维持。娄底中院成功审理特大涉黑案件的消息一时传遍全国,各地政法机关纷纷前来学习取经。
 
在审理以刘俊勇为首的97名被告人涉黑犯罪案时,在近半个月的开庭期间里,各项工作和庭审现场井然有序。案件宣判后不但得到了省高院二审的维持,所判处的几名被告人死刑,均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核准。这个案件的成功审判经验,被全国打黑办推广。
 
在审理以刘义柏为首的36名被告人涉黑案件时。该案开庭历时35天,每天庭上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随时可能突然发生,但合议庭凭借充分的准备、娴熟的法律素养和高超的庭审驾驭能力,依法审理了案件。这个案件的审理,为全国法院系统审理类似案件取得了成功经验,2016年,最高人民法将该案审判经验向全国法院推广。
 
精雕细琢显功力
 
“每审一个案件,法官都像完成一件司法作品一样,倾尽心血、精雕细琢,生怕哪个环节出现遗漏,生怕哪个证据出现问题。当遇到难题时,我们会发挥集体的智慧,一同研究寻找破解难题的密钥。”刑一庭庭长李琼对记者说,“我们十几年的坚持,为的就是打造案件质量品牌,以优质的审判来凸显公平正义。”
 
谭某因对女友想外出打工不满而持刀将女友杀死。该案从公诉机关移送的案卷材料和在庭审中所列举的证据来看,是典型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且被告人又供认不讳的案件。然而,合议庭成员在主持庭审时,细心地发现被告人谭某反应迟钝,精神可能存在问题。
 
对于这个疑点,合议庭经研究认为必须予以查清,于是要求公诉机关对被告人做精神病鉴定。经鉴定,被告人谭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据此,合议庭对被告人谭某判处死缓。
 
“司法工匠的观念和意识,已经深深根植于每一位法官的血液与灵魂。”娄底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高鑫告诉记者,娄底中院的刑事审判,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个“精”字,即法官素养精深,审理案件精细,惩治犯罪精准。这种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娄底法官的灵魂和座标。高鑫表示,娄底中院新一届党组决心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多出司法精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与正义。(阮占江 帅标 严文郁)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李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