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肃北政法网!

调查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

时间:  2017/7/20 9:23:24  
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
 
甘肃省公安厅副厅长、兰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 肖春
 
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国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要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全面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要实现全面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全国公安机关就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现代化公安工作整体规划中,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提高站位、着眼全局,从五个方面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
 
法治建设要抓大事。法治建设要处理好“法治”与“法制”两者之间的关系,整个工作要着眼于“法治”。抓大事要抓好顶层设计,要坚决按照中央、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的要求,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做好总体谋划工作,从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集约合成、夯实基础”的4大方略,更好、更多地解决长远发展、能力水平、法治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执法规范要抓程序。法制部门要注重分类指导,处理好“产品”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对于基层所队办理的一般性案件,要借鉴企业工厂在生产产品方面的流程:一方面,紧紧依靠现代科技,充分利用警务通手机APP、系统平台等科技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办案指引、证据规则、办案助手,理顺办案程序,强化办案流程,紧盯易错易漏环节,科学设置提醒、提示信息,把好案件的质量关,尽量减轻法制部门一般性案件的质检压力;另一方面,强化办案人员培训,抓好一线执法人员的培养培训,特别是要抓好错案剖析,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召开全体警员大会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集体分析,组织民警认真学习、吸取教训,切实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各级公安机关组织侦办的涉黑等大要案件,要借鉴艺术家创作“作品”的个性化需求,以侦查部门为主,法制部门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案件“质检员”精益求精作用,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执法公正要抓问题。要牢牢把握“执法公正”这一价值取向,围绕问题导向,查找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办人情案以及立案、涉案财物管理、取保候审等方面影响到公正执法的问题,要坚决倒查,正面抓程序,反面抓问题。针对办案中出现的“残次品”,要严肃倒查,彻底查清“残次品”案件到底是“原料”问题,是不按照流程“操作”问题,还是办案过程这个“流水线”需要整体优化改造的问题。通过查找产生执法问题的源头、过程、体系,确保做到公正执法。
 
执法管理要抓细节。执法管理要注重过程管理、质量管理、实体管理。既要抓大事,也要抓细节。执法规范工作是个细致活,必须坚持向着精细化方向去发展。各级公安机关抓细节,就必须要深入到一本本的案卷里,深入到一个个基层中,不能只做“坐堂问诊”的“老中医”,还要当好“巡诊医生”,坚持深入一线指导办案,以案释法、以案说法,指出问题、答疑解惑,通过建立健全执法管理的“医疗卫生体系”,把问题解决在细枝末节,切实提高执法水平,防止出现执法问题。
 
队伍建设要抓人才。法制队伍建设要有“通才”也要有“专才”,要切实发挥通过司法考试的民警和公职律师的专业特长,按照“大法制”要求,注意发现、挖掘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侦查部门有经验、有办法、有能力的“实践型”民警。要有效用好基层有活力、有思路的人才,并在比例、结构、年龄等方面合理搭配,建立法制“人才库”。预审工作的改革,不是重新建立预审体系,而是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法制部门负责证据完善、案件审查,侦查部门和监管部门负责查清余罪、深挖扩线。要把预审工作与信息分析、信息研判、合成作战紧密结合起来;要为审讯人员提供强大的后台支撑,包括信息支撑、技术支撑、团队支撑,不光是支撑审讯的个体,也要支撑整个案件的审讯。同时,法制部门要及时转变观念,从更高、更远的角度树立战略目标,以发展的理念开展工作,积极适应形势发展需求;要有“独立精神”,独立判断、独立审核,法制部门既要当好旁观者,也要当好参与者,清醒看待存在的问题,成为各级领导的“拐棍”,成为一线民警的工作“依靠”。法治工作创新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从更高的角度,用更远的眼光谋划发展,推动公安法制工作取得新进步。
 
(原文链接:http://epaper.cpd.com.cn/szb.html?t=szb&d=20170718)
来源:人民公安报
责任编辑:李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