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厚望。一年来,全省治安部门和广大派出所民警牢记嘱托,凝心聚力,紧盯打造全国最平安省份之一的目标,按照“1351”总体发展思路,牢固树立“三多变三少”的工作理念和“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以打促防、以防保安,围绕民生需求,创新服务举措,努力使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坚持以打开路,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活动,有力震慑犯罪分子嚣张气焰。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全省治安部门始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升破案打击质效上,勇于担当作为,强化破案攻坚,紧盯各类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违法犯罪,出重拳、下狠手,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违法犯罪,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紧盯“黄毒”,网上网下一起打。近年来,跨境赌博之风愈演愈烈,严重危害我国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全省公安治安部门坚持“严厉打击、有效管控、打防并举、综合施策”工作原则,紧盯“四升四降”目标要求,省市县三级同步发力,部门警种协同作战,全面摸排梳理涉赌人员涉案信息,及时发现、缜密侦查,破获了一批跨境网络赌博案件,特别是成功侦破的部督“1·19”跨境网络赌博案受到了公安部领导的批示肯定,该案也被列为全国十大典型跨境赌博案件之首。同时,各级公安机关深入分析研判“黄赌+互联网”不断发展变化新形态、新挑战,持续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以快打快、以网制网,线上线下同侦,网上网下联动,通过重罚娱乐场、严处经营者、深挖幕后人等措施,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紧盯“枪爆”,集中查缴清隐患。涉枪涉爆违法犯罪治理工作直接关系公共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国家长治久安。全省公安治安部门始终坚持严管严控枪爆物品、严打严治枪爆犯罪,针对涉枪涉爆违法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瞄准打击重点,创新打法、精准发力,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打击整治举措,有力推动了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收缴各类枪2200余支、子弹37万余发、管制刀具近万把,枪爆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同时,加强枪支弹药动态化、信息化管理效能,建立了民爆物品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了各级公安机关和涉爆单位民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维护和运行管理规范,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效能和水平。紧盯“食药”,专项行动护舌尖。坚守民生法治底线,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一年来,全省治安部门按照公安部和厅党委统一部署,聚焦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犯罪问题,深入推进“昆仑2020”专项行动,立足既要办大案,也要破小案,更要出精品案,攻坚克难、主动作为,以最坚定的决心、最有力的行动、最严格的执法,突出打击重点,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掀起打击食药环犯罪凌厉攻势,今年以来共侦破食药农环烟油类案件17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52人,涉案金额9655万余元。其中,兰州公安机关破获的特大销售伪劣产品案、酒泉公安机关破获的特大制售假冒白酒案,被被列为公安部督办案件并发起全国集群战役,公安部领导专门批示表扬。
坚持防范在先,织严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有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持续推动工作重心由“多破案、多查处、多打击”向“少发案、少伤痛、少损失”转变,坚持防范为主、以防为先,深入推进甘肃公安“3432”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新格局,全力开展“无字创建”,以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建设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保驾护航。聚焦社会面,强化整体防控。
为维护全省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消除公共聚集场所重大安全事故带来的危害,14个市州实现了公安特警支队的全覆盖,86个县市区全面组建了5300余人的特巡警大队和专职应急处突队伍,在全省划了387个巡防责任区,坚持车巡、步巡与定点守护相结合,实行常态化巡控。特别是在一些主要街区、人员密集场所、重点目标单位,落实公安武警联勤联动巡逻机制,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压缩发案空间。将专业巡防和群众防控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单位保安、门卫等力量,落实临街铺面、商业网点“十铺联防”,发展发动“西城大妈”“朝阳群众”,给社区民警提供社情民意和违法犯罪线索,协助民警共同做好防控工作。
聚焦新业态,强化重点管控。全力推动平安创建活动,公交车车载视频监控安装率、防护隔离设施安装率分别达94%和56%,城镇中小学校园封闭管理率、专职保安配备率达到100%,严格旅馆业、典当业、娱乐服务业等重点行业治安管理,落实寄递物流、网约房、网约车、无人机等新兴行业实名登记,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秩序好。聚焦居民区,强化单元防控。加快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指导兰州、酒泉、嘉峪关、天水争创全国标准化城市创建工作。特别是推动建成了121个智慧安防小区,安装了车辆识别门禁、人脸识别门禁、单元智能门禁等前端智能感知设备,并与数据分析、情报预警等软件平台系统化融合,实现对社会治安管理要素的动态感知和人、车、物轨迹的全方位掌控,有效提升了小区管理能力、降低了各类案件的发生,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安全感,为“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录工作、“无”字社区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累了经验。
坚持服务为要,创新拓展便民利企措施渠道,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牢固树立强烈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自觉对标对表党委政府工作和人民群众所需所盼,立足职责使命,创新思路举措,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最好的环境、最坚实的保障,对标改革发展大局,拓展延伸工作触角。全面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双十条”措施,全面落实“护航警官”,为企业复工复产平安护航。积极协调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对辖区流动摊位、“马路市场”、夜市等细致排查摸底,优化调整警务区、巡逻区693个,分类设置警务室、警务工作站231个,确定警务区民警2205名,加强经营高峰时段巡逻管控力度和着装民警巡逻频度,累计出动警力1.5万余人次、巡逻3千余次,在364个摊点摊区设置便民服务点,配备饮用水、小药箱、针线包等,发放宣传资料4.5万份,为过往群众提供法治咨询、帮助救助、纠纷调处等便民服务。
为推动全省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一方面突出政策支撑,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甘肃省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办法》等系列文件,构建了我省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框架和服务新型城镇化的户口管理体系;一方面突出深化改革,全面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分,全省全面放开所有城市包括兰州“四区”的落户限制,不设置任何前置条件,实现省内城市、城镇落户实“零门槛”,坚决杜绝变相设置“隐形门槛”等影响城镇落户的问题,促进劳动力和各类人才城镇落户。

对标企业群众需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改革永不停步,服务永无止境。全省治安部门认真贯彻部、省公安机关“放管服”改革要求,积极适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公共服务的新需求,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密集推出便民利民新举措,不断打通“堵点”,扫清“痛点”,将业务延伸到末梢,将权力下放到基层,将管理和服务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让群众多了一份满意,多了一份幸福。截止目前,已推出并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共71项,其中取消收费1项、下放审批4项(省级下放到市级2项、市级下放到县级1项,县局下放到派出所1项),明确办理时限15项,压缩办理时限20项,简化办理流程13项,精减审批材料6项,服务企业1项,其他措施11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按照厅党委部署要求,坚持民意引领、问题导向,简化流程“快速办”,主动开展“预约办’,创新方法“邮寄办”,全面推行“网上办”,有力服务了群众办事和企业发展,实现了疫情防控工作和治安管理工作的双赢。对标脱贫攻坚大局,坚决清除户籍问题隐患。省公安厅会同省扶贫办下发了《关于限期整改脱贫攻坚检视发现问题的通知》,对反馈的涉及53县(市、区)问题逐条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解决办法,建立整改问题通报制度,实施挂图督战、挂牌督办,要求相关地区立即整改,并召开全省公安机关紧急视频调度会议,通报检视清零行动发现户籍管理方面的问题,对公安机关整改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同时,抽调全省25名公安户政精干力量混合编组,在全省开展为期15天的户籍清理整顿交叉互检,对涉及贫困人口的县(市、区)全覆盖,查漏补缺、督促整改。经摸排核对,53个县(市、区)反馈的问题共有463个,其中应当由公安机关解决的124个,占问题总数的26.7%,已集中整改、全部解决;不属于整改范围的235个,占问题总数的50.8%,公安机关逐户逐人进行了政策说明和合理答复;非公安机关管理范围的问题104个,占问题总数的22.5%,已通报同级扶贫、教育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予以解决,彻底解决了农村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无户籍等问题,确保了人口数据精准,全力服务保障脱贫攻坚大局。
时局日新,催人奋进;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平安甘肃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全省治安民警将在厅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团结依靠广大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旺盛的劲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