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全省民族地区政法工作前列
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专访肃北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宋达来
本网讯
记者 吴萍萍
地处三省一边境交界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承担着边境地区、牧区、矿区、少数民族区域等“五大区域”社会综治维稳重担。今年以来,肃北县委政法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探索推出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征的社会综治新方法、新举措,取得了无重大刑事案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特别是实现了连续8年零命案,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被省、市领导多次表扬,“平安肃北”已经成为全省独树一帜的典型示范。对此,记者采访了肃北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宋达来。
记者:宋书记您好。近年来,肃北县紧紧围绕“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深刻把握平安建设的内涵特征,将平安建设和社会综治维稳工作作为为政之责,将践行经济建设和平安创建两手抓、两手并重的工作理念融入到平安肃北建设的全过程之中,“平安肃北”已经成为全省独树一帜的典型示范。请您谈谈肃北县委政法委在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方面创新推出的一些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宋达来: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毗邻一国三省的肃北县,土地面积占全省的14%,特别是承担着边境地区、牧区、矿区、少数民族区域等“五大区域”社会综治维稳的重担。近年来,面对政法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新常态,肃北县委政法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始终把维护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社会安定放在首位,进一步提高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效,积极探索创新平安建设新模式、新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涉黑行为,着力打造过硬政法队伍,真情实意谋团结,千方百计促和谐,形成并巩固了各民族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宋达来: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肃北县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一是加强领导干部能力水平建设,落实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领导责任,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主动作为、勇于担当、靠前指挥、身先士卒的能力;二是扎实推进各项政法工作,切实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重点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基层地区综治维稳建设、网格化管理建设、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确保了全县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三是加强和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社会治理设施的各种硬件、软件建设,加快推进“雪亮工程”,提高社会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四是加强社会综治监督考核力度,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全体职工考核范围,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定期组织检查评比,明确规定对不重视综治工作,工作不到位、造成负面影响、严重后果事件的,坚决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记者:我们知道地处祁连山麓余脉的肃北县是河西走廊的重要生态屏障,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更蕴含着品种多样、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矿石产业是肃北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态环境保护被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赋予了肃北县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新的内涵和新的历史重任。肃北县如何加强新时期下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实现矿山地区社会治理常管常治?
宋达来:矿山治理一直作为肃北县委政法委社会综治维稳重点内容常抓不懈。特别是近年来,肃北县委政法委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全面做好矿山地区综治维稳工作,肃北县委政法委确定了以政法委为轴心,工矿企业首当其冲,公安、综治、法检、信访等相关单位协调指导、全社会人人参与的“弧”形社会综治体系,依托网格化管理和基层综治中心建设,实施24小时值班不间断巡查,建立各部门联合协作监管、执法机制,重点对矿区无证开采、乱采乱挖、乱搭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专项整治,确保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搭建最强平台,配备最强力量,实行最严格的管护制度,构筑了近有地毯式巡查、中有阶梯式打防、远有动态式治理的三道防线,使矿山管理迈上了新台阶,卸掉了长期以来在肃北涉矿企业管理防范难、管控难、推进难的沉重“包袱”。
宋达来:针对矿山区域外来务工人员多、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强的特点,肃北县委政法委结合智慧肃北建设和雪亮工程,实行矿山流动务工人员动态化管控,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的因素,实现了标本兼治。我们对务工人员实行“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实名登记、实时上传”,全员、全信息入网,实时掌握人员动态,实现了矿区流动人口底数清、情况明;推进智慧矿山建设,在出入矿区咽喉要道、矿井出入口、矿石存储点、矿车出入口、矿工生活区及所有的停产矿山企业和关停矿井,合理布建高清卡口、高空瞭望和高清视频系统,引入无人机系统,实现对矿区的视频全覆盖,实现治安防控无缝覆盖;积极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城市数字化指挥中心建设,建立智慧矿山系统平台,对矿山企业自建的视频监控进行整合,24小时开展视频巡防、信息研判、应急指挥;依托基层治理中心,分别组建综治管理助理微信工作群,由涉矿企业管理人员实时汇报人员进出、变动情况等,实现对涉矿企业所有工作、所有人员的即时掌控,从长远上实现对矿山的精准化管控。
记者:今年,酒泉市积极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同时提出了“八个走前列”的目标。面对新的历史时期,肃北县既存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问题,也存在快速发展中的特有矛盾;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稳定的高危期,做好民族地区政法工作成为助力全市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现“八个走前列”目标的关键。对此,肃北县委政法委在推进民族地区综治维稳工作上有哪些新的思考。
宋达来:肃北县下辖2个镇、2个乡,总人口接近1.5万人,其中蒙古族4000多人,占总人口近四成。县域实际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做好民族地区政法综治工作摆在首位,牢牢把握各民族“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主题,把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和谐和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作为工作的落脚点,真情实意谋团结,千方百计促和谐,全力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应急处突能力建设。通过我们的努力,全县综治、维稳、防邪、执法监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形成并巩固了各民族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宋达来:新时期,肃北县将继续以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为统领,全面强化影响民族团结因素的矛盾纠纷的摸排和治理工作。一方面,坚持以经常性排查为主与定期排查、集中排查、重点排查和特殊时期排查相结合的原则,认真排查民族宗教领域的矛盾纠纷,努力把各类突发事件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及时消除影响民族团结的重大隐患;另一方面,切实履行政法机关在推进民族稳定团结中的职能作用,创新推出“马褡子”普法宣传工作、“马背巡警”守平安、“喝茶日记”记民情等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少族民族政法工作法,同时紧盯牧农区基层治理等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全县4个乡镇、28个村(社区)均已建成综治中心,在党城湾镇、巴音社区、紫亭社区及五个农业村建设“一办四室一中心”工作模式,其中乡级“一办四室一中心”1个、村级7个,各项工作已进入常态化,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工作人员入驻各点,进行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真正把管理服务触角延伸到广大人民群众身边,使群众共享政法工作改革带来的丰硕成果。
宋达来:在民族地区社会综治维稳工作中,肃北县委政法委还通过党建带动群团和综治维稳组织建设,实现综治维稳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促进平安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突出城市民族工作和农村少数民族牧民聚居区两个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党建+民族事务管理”创新模式,构建了民族地区综治维稳工作的长效机制,有力维护了民族地区团结稳定,推动了肃北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