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北县紧紧围绕主动创稳核心要求,把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摆在突出位置,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从机制上想办法、在资源上做整合、在共识上聚合力,通过凝聚组织引领、法治保障、文明凝聚三股力量,为边疆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筑牢根基。
党建引领强根基,织密边疆治理“一张网”
将组织优势深度融入治理实践,推动村“两委”成员、党员中心户、边境党员等骨干力量全面嵌入治理网格,深化“党建+治理+守边”模式,构建覆盖边疆牧区的治理网络。依托“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激发牧民群众“主人翁”意识,引导其参与村务事务管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同时,党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法律援助点、马背书屋等阵地,延伸政策宣传、法律服务、文化供给等触角,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边境稳定、牧区发展的治理效能。
法治护航筑屏障,打造牧区服务“一站式”
整合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等专业力量,搭建“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通过聘请法律专业人士定点服务、定期下沉等方式,为牧区治理注入法治动能。法律顾问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围绕村规民约修订、集体事务决策等提供精准法律意见,提升依法治村水平。针对牧区矛盾特点,推动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下沉一线”,创新采用“蒙古包调解”“奶茶议事会”等接地气的方式化解草场纠纷、邻里矛盾,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用法治力量筑牢边疆稳定屏障。
文明聚力激活力,培育善治队伍“本土化”
注重从本土挖掘治理人才,积极吸纳熟悉民族语言、了解牧区情况、深受群众信任的返乡青年、退役军人、老党员、退休干部等群体,打造“法治乌兰牧骑”“法律明白人”等本土化治理队伍,为基层善治注入鲜活力量。结合“法治宣传边关行”“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活动,创新开展蒙汉双语普法宣讲、乌兰牧骑法治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法治与民族团结理念融入牧民生活。依托网格化管理排查化解矛盾,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持续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黄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