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反诈中心相约云端,让不同群体实现反诈知识一触即得;金塔社区送法上门,以志愿服务筑牢社区老人反诈屏障;酒泉公安科技赋能,以智慧警务构建全域反诈安全体系……日前,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活动走进甘肃,深入探索甘肃全域以网络普法赋能全民反诈质效齐升的生动实践。
多元普法筑防线
“欢迎准时走进直播间,今天为大家揭秘的是‘杀猪盘’骗局……”在兰州反诈中心,线上普法反诈成为不少兰州市民的“云端”打卡“新宠”。
近年来,兰州反诈中心积极创新网络普法样态,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施策,将反诈的互动普法课堂开到了电视栏目组、移动直播间、网红打卡点等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理论+实践”同频发力,构建起全域反诈安全体系。
“每一期的《反诈必修课》直播,我都会带着孩子一起看。11期跟下来,常规的电信诈骗套路我都能轻松应对”,家住西固区的陶女士是兰州反诈中心该直播网课近375万访客中的一员,她所描述的正是该中心在快手平台专门面向学生群体开设的直播微课堂。
这是兰州反诈中心线上普法矩阵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兰州反诈中心还多次走进甘肃新闻综合广播直播间《警方在行动》、兰州广播电视台《平安兰州》栏目组,针对易发、多发、频发的诈骗案例,以案说法、现场揭秘。不仅围绕反诈法和联合惩戒办法等法律知识展开讲解,还针对群众关心的个人信息保护、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等热点话题深入探讨。
“早在2024年,我们就开始尝试用直播形式来普法。当时,我们反诈中心依托反诈集中宣传月主题‘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在兰州中山桥南侧结合旅游打卡开展普法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达100余万人”,兰州反诈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与线上普法相协调,反诈中心将线下普法触角延伸到兰州千家万户。中心民警深入社区、送法上门,以常见的刷单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等案例为切入点,为市民讲解平时常见的诈骗场景、犯罪行为的法律界定、违法犯罪的法律制裁等内容,让群众直观地感受到网络普法与自身生活的紧密联系。
2025年,兰州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率与去年同期相比,立案下降8.67%,损失金额下降2.79%,咨询普法的群众来电大幅增加,网络普法宣传质效明显。
社区服务建屏障
位于酒泉市金塔县的东北街社区,是远近闻名的反诈示范小区。68岁的王阿姨是该社区普法宣传队伍的一员,而就在一年前,王阿姨还是社区服务的“老大难”问题之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记者在“网小帮”志愿服务站找到了答案。
据了解,东北街社区是金塔县典型的“三老”社区——老城区、老小区、老年人多。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高、易受网络诈骗等特点,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楼院活动室,建成全县首个“网小帮”网络志愿服务(工作)站。
自服务站成立以来,面向老年人群体的反诈服务就成为了“重头戏”。而原本爱在群里转发各种不实谣言的王阿姨就是在“网小帮”志愿者线上、线下全方位、无死角的社区服务过程中,反诈技能日益增强、法治意识逐步提升,摆脱了反诈“困难户”的称号。
在服务站相关负责同志的讲述中,记者得以了解该社区反诈网络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过程。一方面,线上“网小帮”志愿者定期在居民微信群中推送“防骗指南”“以案释法”等图文内容,将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转化为通俗语言,搭配漫画、短视频,方便老年人理解记忆。另一方面,线下开设“网安小讲堂”“智趣课堂”,为老年群体讲解网络诈骗常见套路、识别方法和防范技巧。
“为了真正让老年人将反诈思维牢牢树立,我们在上门服务过程中也要见缝插针地推广反诈工作。”该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社区网格员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会帮助老年人安装“反诈App”,同步提醒“陌生链接不点、可疑转账不做”等反诈常识,让法治意识随服务自然渗透,筑牢老年人群体的数字防线。
下一步,东北街社区计划把现有普法骨干的工作经验系统化总结,整理形成“网格普法三贴近工作法”,即贴近居民生活选内容、贴近日常场景定形式、贴近群众需求做服务,梳理完善“老年群体反诈沟通话术”,每个网格培育 2—3名专属“普法骨干”,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懂法律、会普法的人。
科技赋能强引擎
从AI主播的“数字破圈”到无人机的“立体覆盖”,从预警拦截的“科技反制”到打击治理的“凌厉攻势”……近年来,酒泉市公安局以“四专两合力”为指引,将科技赋能贯穿于“打、防、管、治、建、宣”全链条,构建起“智慧宣传+精准打击”反诈新格局,在守护群众“钱袋子”的实践中交出亮眼答卷。今年以来,酒泉市电信诈骗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5.1%,追赃返还资金超千万元。
在预警宣传方面,酒泉市公安局健全完善“预警—拦截—反制—劝阻—挽损”全流程工作机制,通过人工智能语音机器人预警回访系统,拦截诈骗信息41489条,见面宣防劝阻10447人次,成功劝阻1059人上当受骗。督促教育部门将法治教育、预防电信诈骗纳入教学计划;在银行、通讯运营商营业网点醒目位置设置宣防专栏,并安排专人向群众讲解提醒。在重要节日节点多维开展反诈集中宣传活动和网络直播,与群众互动答疑,充分拓展宣防覆盖面。
在研判侦查方面,酒泉市公安局纵深推进“主动创安、创稳”行动,以“春雷”“夏季治安”“冬季攻势”为抓手,严格落实“每案必侦、每案必研”要求,“打平台、抓金主、摧链条”,发起凌厉进攻。今年截至目前,破获电诈案件124起,抓获嫌疑人1217名,打掉团伙30个,公诉电诈及关联犯罪嫌疑人135人。
在协作配合方面,酒泉市公安局进一步强化警银、警企快速联动机制,将辖区387家银行网点、黄金店铺负责人和业务员全部纳入联动单元,依托“两卡AI智能管控平台”动态分析检测,针对特征预警开展地毯式排查,对命中特征的取现人员,由辖区派出所民警见面核查,多渠道查证明确资金来源和去向,并就涉诈风险隐患进行深入排查。今年以来,联合各银行网点排查潜在受害人1000余名,成功拦截59笔、566万元,有效降低电诈警情数和案件数。
在综合治理方面,酒泉市公安局积极督促各商业银行主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落实行业主责,全力推进“断卡”行动,严格落实实名审查、二次实名认证和存量卡清理整顿工作,针对监督管理缺位的重点行业,召开约谈会,依法督促其加强排查分析,补齐机制缺陷和监管漏洞。同时,加大“两卡”违法犯罪打处力度,今年共查处“两卡”人员682人。
如今,在甘肃,通过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普法矩阵,将反诈知识融入群众生活,已经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精准覆盖全域”的严密防范体系。反诈网络普法深深嵌入城市脉动与乡村肌理,“守好钱袋子,护好幸福家”成为陇原大地网络普法赋能反诈工作质效齐升的真实写照。(法治网 任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