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守候
□赵 伟
发自肺腑的声音轻柔却有力,让我对她刮目相看——
20年,接听、处置报警电话87万件,差错率、投诉率全市最低……看到一份关于110接警员聂春燕的个人事迹材料,我又想起4年前调入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分管指挥调度大队时的场景。
“这位就是咱们110接警台工作时间最长的聂春燕。”指挥调度科科长程涛向我介绍道:“她可是我们接警台很难被超越的月度、季度、年度优秀接警员之星啊。”
从市公安局寻呼台转入接警台工作至今,41岁的聂春燕已经在接警台度过了16个春秋。望着她,耳边回响起中心优秀警辅人员表彰会上,她作为获奖代表的发言:“我只是一滴水,只是指挥中心众多接警员中的一分子。在过往的时间里,接警台是我努力付出和成长的地方。”
“于我而言,接警员这份工作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体现我人生价值的一个职业,派警指令不能有一点偏差,我必须谨慎再谨慎、细心再细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发自肺腑的声音轻柔却有力,让我对她刮目相看。促膝而谈,我仿佛能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一团火焰。
“有件小事,我记忆犹新。”当我问起聂春燕接警这么多年来印象最深的警情时,她若有所思地说。
一年除夕夜,临近放鞭炮、敲响新年钟声的时间,聂春燕接到一位老太太打来的电话,外地口音,着急地说自己迷路了。
“您是怎么迷路的,是来徐州找亲戚的还是孩子惹您不高兴跑出来的?”聂春燕耐心地询问。老太太说:“我坐火车发现坐过站就下来了,一路迷迷糊糊的,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这里。”
“那您知道自己现在哪里吗?”
“不知道。”
“您认识字吗?”
“不识字哎。”
“您周围有人路过吗?”
“没人,街上没人呐。”
那时候的手机还没有定位功能,聂春燕一边告诉老人,看看周围是否有亮着灯光的地方或者居民小区,一边跟老人聊家长里短,缓解老人焦急的心情,并继续询问是否有行人路过。渐渐平静下来的老人说看到附近有个小区,门口有个看门人。聂春燕立即让老人请看门人接电话。
看门的老大爷说迷路的大娘走到了天桥东,聂春燕迅速通知辖区派出所巡逻车去找迷路老人。凌晨1时许,派出所民警反馈找到了老人,并送她到火车站,帮她购买了回家的车票……
“其实,我不怕接到突发的重大警情。”聂春燕说,“倒是挺怕接到老人或者孩子走失的电话。”有一年夏天,一个月内就接到两起老人走失的警情。她说:“如果我接到有人报警找家里老人的电话,都会劝他们以后尽量别让老人单独出行。有的报警人在老人找到后会激动地再打电话来表示感谢,我如释重负的同时会劝他们给老人佩戴定位手环,多数人会听劝。”
问起聂春燕的业余爱好,她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和摄影。下了班就是看书,我还考了一个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谈到摄影这个爱好,也是缘于工作,聂春燕刚到接警台时,发现和在寻呼台只需打字、录入语音不同,在接警台派警需要精准掌握涉及警情的地理位置。虽然她是土生土长的徐州人,但是徐州生僻的地名较多,她没去过的地方也很多,很多小区听着都陌生,甚至有的地方在地图上也找不到。为此,聂春燕就想了一个“笨办法”——带上相机和地图去实地转转。有了实地看过的印象,记忆更深刻,派警就能更精准更快。
如今,徐州的接警台已实现报警电话与“智能地图”关联,接警员可以同步在辅助平台上查询涉及警情的地理位置。而已将徐州地名入脑入心的聂春燕,以其娴熟的业务技能,一个班次处理的警单量是一般接警员的两倍。凭借过人的技能和业绩,聂春燕被评为江苏省公安机关110优秀接警员、徐州市公安局“十佳标兵”“十佳标兵辅警”。
聂春燕十几年如一日,用心用情坚守在接警台,把春晖和希望带给那些寻求帮助的陌生人,正如我在一首诗中所写:对于这片土地这群乡亲,你爱得执着,爱得深沉。你歌唱,春天便来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