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雨季巡线记
闫 玲
沿着准格尔盆地一路向北,乌伦古湖静谧地镶嵌在戈壁荒漠间。广阔湛蓝的湖水上,奎北铁路架桥穿行而过。2011年,奎北铁路全线通车,成为新疆煤炭与矿石的运输通道,每年运输量可达150万吨。福海站派出所驻守在奎北铁路旁,管辖着其中237.6公里的线路。
“东边晴西边阴,南边打雷北边下雨”,这句当地的俗语说的是湖区包含湖泊、沙丘、湿地、荒漠等多样的地理环境,也是说这里多变的天气。随着秋季来临,湖区也迎来了雨季。
“今天我们去巴音努尔隧道那边看看,带好防洪装备。”福海站派出所副所长巴特尔汉和线路民警李家乐一大早便出了门。隧道周围有多个防洪区段,阴雨数日极易引发山洪灾害,这片区域也因此成了民警巡线的“重中之重”。
一望无垠的荒漠上便道泥泞,到处呈现出单调的黄色。常年巡线的民警都知道,这些经过雨水冲刷、变得松软的沙土下往往隐藏着一层厚厚的黄泥,走在上面稍有不慎,就会脚底打滑,摔个底朝天。
“第一次巡查这一区段的时候,就让我长了记性。”巴特尔汉回忆,“那年雨季到来之前,我还特意提前走了一遍线路,没想到还是低估了路况的复杂,加上突然刮起的大风,等我巡查到这里时完全找不着方向,最后还是在师傅的帮助下,满身狼狈回到了所里。”
派出所辖区内有近百座桥涵,大部分用于泄洪排水。相较于过人过车的桥涵,泄洪涵洞更为矮小。雨水的冲刷使上游的枯木枯枝和建筑垃圾一并滚落下来,极易堵住涵洞,造成安全隐患。
“走,去前面看看。”来到一座桥涵前,陷入黄泥中的几根粗大的枯树枝已经在涵洞下形成了小范围积水。“搭把手,我们顺手清理了。”李家乐脱掉鞋袜刚刚踏进去,就被冰凉刺骨的积水激得打了个寒战。
巴特尔汉从枯树枝的一头下手,使劲拉出了陷入黄泥中的部分树枝,李家乐快速抓住树枝尾部,两人一起把几根枯树枝慢慢抬出了积水坑。积水迅速变浅,向前流去。处理完涵洞的堵塞情况,两人在车上暖和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越往戈壁深处无人区段巡查,风沙走动的情况就越发严重。一路走走停停,李家乐细致地记录着沙丘的公里数。冷锋过境,戈壁上便又多了几片移动的沙丘,短的有几百米,长的有近一公里。“这几天的风不太大,沙丘都还在可控范围内。”李家乐高兴地对巴特尔汉说道。每次巡线,他们都会重点标记沙丘的移动方位,预防因为沙丘堆积,导致铁路防护栅栏净高度不足的情况发生。
几小时下来,两人已是饥肠辘辘,停下车,正准备吃几口干粮,眼尖的巴特尔汉却发现了一丝不寻常。
“家乐,你看那是不是有一头骆驼?”他指着线路旁的便道问。靠近后二人发现,骆驼正在地上打滚,并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骆驼周围有一些血迹,骆驼身后还“挂着”两条腿……
这是一头正处于难产状态的母骆驼。对牧民来说骆驼不同于牛羊,两年生一胎,骆驼奶更是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巴特尔汉赶紧走到母骆驼身边,先是轻轻摸了摸它的头,然后回想着家中亲戚为骆驼接生的样子,决定自己为母骆驼接生。只见他双手抓着小骆驼露在外面的两条腿,顺着母骆驼呼吸的节奏,慢慢向外拽着小骆驼。僵持了近十分钟,察觉到母骆驼的嘶吼声正在变弱,巴特尔汉猛地一拽,一头小骆驼出生了……
等到小骆驼吃上了第一口奶,牧民也终于赶到了。“幸好你们来了,骆驼要是有什么情况,我的损失就大了!”激动的牧民握着巴特尔汉的手说道。
挥手拜别了牧民,他们一路飞驰,继续前行。近200公里的无人区,遍布羊肠小道和断头路,这一趟巡线下来,巴特尔汉不停地在手账本上写写画画,每次返回所里,他都会更新自制的地图,辖区大大小小的便道和牧道,他都要清清楚楚。
“师傅,那边来了一辆车!”前方有一辆车出现在他们的视线里,李家乐喊道。
“警察同志,我们迷路了。”见到民警,从车上下来的三人赶紧向他们说明情况。这里是金丝玉和宝石光的产地之一,每当暴雨过后,许多埋藏在地下的石头会被冲刷出来,因此吸引了大批前来捡石头的人,这三人就是因为捡石头迷路的,看到警车他们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跟着我们走吧,带你们出去。”夕阳的余晖渐渐隐秘在地平线下,天黑以后,无人区看不见一丝光亮,安全系数将会大大降低。考虑到此,巴特尔汉加快速度,一路将三人护送至了返程的高速路口。
星空下,红蓝相交的警灯伴着夜色默默返航,铁路在哪里,这道灯光便穿梭在哪里。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奎屯公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