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门是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的主管部门,推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的组成部门,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的组织部门,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的支撑部门,承担着提高全市应急管理水平、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酒泉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国材说,“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将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认真践行‘三个务必’‘三个从严’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谋划推进应急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一步,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将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形势作为工作重心,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严于律己、严管所辖、严负其责,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领域和自然灾害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坚决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全力以赴打开安全监管、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环境。
加强基层应急体系建设。坚持把工作重心下移、监管关口前移,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向基层延伸,指导县(市、区)、乡镇、社区建立更加高效、完善、科学、符合基层实际的应急管理机构机制。在基层应急管理力量加强、灾害信息速报能力提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等方面做文章,在提高基层“应急吹哨人”“应急第一响应人”叫醒叫应能力方面下功夫,确保基层应急力量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做好转移疏散、群众安置、自救互救等先期处置和信息报送工作。
抓好防灾救灾能力提升。充分发挥“两委四部”工作职责,加强同气象、地震、水务、自然资源、林草等部门联系沟通,加密自然灾害监测频次,精准预测预报,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行动,全力以赴把群众的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做到灾前救助准备充分,灾中协调指挥妥当,灾后损失核报准确,全力保障群众灾后恢复重建。
统筹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按照“全灾种、大应急”要求,发挥应急管理部门指挥协调优势,统筹国家综合、政府专职、企业专业和社会公益等4类救援队伍,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应急救援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推动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场所、应急处置等信息资源互联共享,形成应急响应“一张网”。组织开展各类综合性应急演习演练,不断提升各救援队伍协同配合能力,确保在应对突发事件和群众急需时能够形成更加强大的合力。
抓好各方安全责任落实。认真履行安委办职责,充分运用综合协调、提醒督办、督查考核等方式,督促落实县市区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属地责任,行业部门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应急管理调度机制和联系指导制度,指导调度各县市区、各部门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省委、省政府35条实施意见和酒泉市50条针对性措施,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职能交叉、新业态领域的监管,进一步织密全市“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责任网络。
服务社会经济高效发展。深入推进“管理+执法+服务”模式,对重点企业进行“一企一策”指导服务,帮助企业发现、消除安全风险隐患。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坚持把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同工作实际相结合,正确认识大局,坚决服从大局,树立起全局观、大局观,在招商引资、资金争取、项目申报等重点工作中贡献更多应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