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北县公安局党城派出所辖区有城镇社区两个,牧业行政村三个,牧区面积达6006平方公里,最远的放牧点距离县城90多公里,60%的区域无手机信号覆盖,是典型的半城镇半牧区的“城镇派出所”。近年来,党城派出所持续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紧密结合辖区牧业片区居民生产生活特点,积极探索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普法宣传、放牧雇工多元化管理模式,助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牧区落地生根。
为维护牧区安全稳定,党城派出所积极探索服务群众新途径,推出警民联建、联动、联防、联助四联工作法,大力提升牧区社会治理能力。近年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近百起,化解率达100%,保持了牧区警务区连续三年无刑事、治安、电诈案件发生,牧区警务区于2021年度被甘肃省公安厅评为“八无社区”。
党建引领,共筑平安。党城派出所坚持党建带队建工作思想,在强化自身党建工作的同时,积极联合各村党支部积极开展法治宣传、贫困帮扶、联创共建等活动。警务区民警常态化列席村党支部会议和村民会议,联合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社区民警讲法律”带领村民建设文明、和谐、平安村组。民警将《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缉枪治爆、麻黄草管控、打架成本、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牧区常见法律法规列入宣讲内容。2021年以来,警务区民警辅警共开展普法宣传活动90余次。警务区民辅警对三个牧业村村民熟悉率达到了100%,村民对警务区工作的整体满意率达到了98%。根据牧区生产生活特点,每年春季,党城派出所党支部组织全体民警辅警前往缺少劳动力的牧民家中开展抓绒剪毛接羔帮扶工作。近年来,受帮扶牧农户达18家次,普遍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此外,结合下牧区走访时,派出所民警辅警都会对乡村道路、牧区便道、网围栏设施进行检查巡查,发现能够现场解决的隐患就现场解决,现场解决不了的第一时间和镇政府与村委联系予以解决,此项工作受到牧区群众的广泛好评。
多元共治,精耕细理。在深入分析牧业辖区生活特点的基础上,党城派出所联合村委会,采用“线上宣,线下讲”、“马背送教”的工作思路,对牧区群众开展安全防范提示,全力做到平安不出事。
近年来随着电信诈骗案件高发态势,牧业辖区群众电诈防范意识淡薄。针对这一情况,党城派出所根据牧区居民居住分散,不定期进县城的生活特点,积极与村组共同建立“牧区反诈”微信群,将牧区所有居民及牧区居住人员全部纳入通联群,警务区民警不定期在微信群内宣讲反诈知识和各类安全提示,以身边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蒙古族语言向群众持续进行网上宣传。各村组在组织召开支部会议、村民大会及每年举办那达幕赛马会、赛驼会等活动时,警务区民警辅警都会积极主动参加,在活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通过一系列宣讲活动的开展,保持牧区警务区连续三年实现电信诈骗案零发案。
针对牧区放牧雇工登记管理问题,党城派出所大力宣传“上山前,先报告”的放牧雇工登记管理办法,有效加强了牧区雇用人员管理。牧民群众在找到放牧雇工时先到党城派出所进行登记,党城派出所在登记核查并采集雇工相关信息后,对雇工进行相应的违法犯罪教育、鼠疫防范宣传、高海拔安全防范宣传,提前杜绝各类不稳定因素的发生。对准备前往友邻乡镇放牧雇工,在做好登记的同时,第一时间向辖区派出所通报情况。通过以上管理办法近年来,放牧雇工身份不明、中途携款失联、主雇矛盾、雇工引发鼠疫病情等现象得到了有效扼制。2020年以来,实现了牧区零发案。
此外,警务区民警巧借“牧区反诈”微信群,在开展各类宣传的同时,及时掌握牧民群众的需求和各类隐患,积极予以协调解决。每年春季牧民相对集中在距离公路较近的牧场,党城派出所适时组织警务区民辅警逐户开展入户走访,将法治宣传、安全防范、雇工管理等工作实实在在送到家门口。
协同联动,化解矛盾。党城派出所坚持走访到位、排查到位、宣传到位、调解到位,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联合综治、司法、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联合司法所、综治办、村委会建立多元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每月联合召开辖区矛盾纠纷汇商会,将各部门摸排到的矛盾纠纷进行汇总,逐案制定化解方案,落实化解责任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三年来,共化解草场纠纷7起,邻里纠纷29起,主雇纠纷34起,其他纠纷29起。做到了“矛盾纠纷不上交”。
党城派出所将继续通过“协同联动化解矛盾、网上网下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切实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牧区落地生根、再焕生机。